中国链条网 - 链条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钢市行情 | 行业动态 | 钢材市场 | 链条 | 企业动态 | 近期焦点 | 地方政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危中见“机”——中国番茄行业年底有望回暖
U.biz | 商业搜索

危中见“机”——中国番茄行业年底有望回暖

信息来源:china-l.com   时间: 2012-07-26  浏览次数:645

    由于供需失衡,番茄酱出口价格从2008年的1160美元/吨一路下滑到目前的600~700美元/吨,作为最大的番茄酱出口国,中国的番茄行业在盛夏时节依旧感到阵阵寒意。
    为了“取暖”,今年国内番茄巨头中粮屯河提出“限产保价”,立即得到ST中基和新疆天业等业内大型企业的响应。目前,限产保价策略效果初显,据业内专家统计,今年全国加工番茄种植面积减少到85万亩左右,相比去年176万亩,下降了一半多;预测产量约为500万吨。
    14日,前来中粮屯河位于新疆玛纳斯县的番茄种植基地参观的一位欧盟采购商告诉记者,中国是全国番茄酱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如果中国番茄产量真如目前预测在500万吨左右,那么2012/2013榨季全球市场将出现短缺,国际番茄酱贸易价格上扬;如果在500万吨以下,行情很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如果为700万吨或者以上,市场将持续低迷。
    现状:国际市场需求恒定回暖需降产
    一位业内专家谈及加工番茄原料市场时说,近10年来,世界加工番茄制品的消费量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递增,需求相对稳定。受上一轮利好行情推动,中国在2008年至2009年一年间产量猛增2/3,同时,2009年全球番茄大丰收,导致全球产量从供求略微偏紧直接过渡至产能严重过剩,国际番茄酱价格从1200美元/吨的高位急速下降至600-700美元/吨,最低甚至达到500美元/吨。
    记者从10日~11日召开的第十届世界加工番茄大会获悉,目前全球有三个加工番茄主产区,即美国加州、地中海地区以及中国。美国市场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进出口量都很小;地中海地区不仅自身产量大,且大量进口中国、美国原料,加工分装后出口到欧盟、非洲、中东等地;而中国番茄酱90%用于出口,自2007年起其出口贸易量稳居世界首位,2011年约占39%。国际番茄酱价格急跌导致中国番茄加工企业库存严重,全线亏损。
    “解铃还需系铃人”,降低产量成了行业回暖的必然之选,中国首当其冲。
    面对较为恒定的市场需求和产能过剩、连年去库存的行业现状,仅仅依靠市场调控来降低产量,改变失衡已久的供需关系,显得单薄无力。根据申银万国公布的研究报告,随着国际番茄酱价格的暴跌,全球番茄加工量降幅并不与之成正比。2010年,全球番茄加工量从2009年的4232万吨下降至3743万吨,下降幅度超过11%;不过这种大幅下降的态势只持续了一年,相比2010年,2011年全球番茄加工量下降幅度不足千分之一。2012年,全球番茄加工量预计下降2.7%
    对策:限产保价促价格回升、产业升级
    全球加工番茄行业特殊的架构客观上要求,这个行业要凭借市场之外的力量来改变产能过剩的格局。
    在充分分析国际、国内现状的基础上,番茄巨头中粮屯河于2011年提出了“限产保价”策略,即通过降低与番茄种植户签订的收购合同价格来缩小种植面积,从而降低番茄产量。
    这个看似宏大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一位业内专家分析,作为全球最大的番茄酱出口国,中国的番茄酱出口量直接影响着国际番茄酱市场的供需平衡。只要今年中国的加工番茄达到500万吨左右,就将改变目前供大于求的格局,番茄酱价格就将上扬。
    今年,中粮屯河调低与农户签订的番茄收购价,为0.35元/公斤,比上年便宜0.1元。受此影响,今年中粮屯河与农户签订的合同种植面为40多万亩,明显低于前几年的80万亩。中粮屯河的限产保价策略也到了新疆天业和ST中基的认可,并一同采用此策略。在行业不景气影响下,在限产保价推动下,今年我国农民种植番茄积极性相对不高,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据业内专家统计,今年全国加工番茄种植面积减少到85万亩左右,去年为176万亩。
    面对国内加工番茄行业良莠不齐的现状,一位业内专家指出行业急需转型、升级,生产档次应由单纯的初加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品种由单一番茄酱制品向多品种发展,销售格局由单一出口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的格局转变。
    在产品市场定位环节,专家建议番茄制品企业走产品多元化之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中粮屯河表示,5年之内,不会扩大番茄酱产能,而将在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开发新型高端产品上大做文章。
    前景:行情年底有望反弹
    加工番茄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较强的行业,此轮低谷期今年还将继续吗?中粮屯河一高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全球加工番茄行业行情会有所改善。9日,番茄行业权威机构——世界加工番茄理事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番茄制品的需求大于产量,国际市场番茄酱价格已经停止下跌,有触底反弹的迹象。此外,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库存目前正在消化中,估计今年年底有望售完完毕。
    据了解,目前我国番茄酱90%都用于出口,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企业业绩波动大,加之国外市场也日趋饱和,展望未来,国内市场成为我国加工番茄行业的蓝海。
    记者从11日闭幕的第十届世界加工番茄大会获悉,世界番茄加工商普遍看好以中国、俄罗斯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并不断寻求行业商机。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此次大会上说,中国番茄加工企业在打开国际市场的同时,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才是真正有潜力的市场。目前,中国番茄制品水平较低,人均消费番茄制品为0.4公斤/年。但中国却是新鲜番茄消费大国,人均消费量高达21公斤/年,番茄制品消费潜力巨大。
    以中粮屯河、ST中基为代表的国内番茄巨头将携手国外同行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开拓国内市场,打开新的销路。一位接近中粮屯河的业内人士表示,中粮屯河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依托中粮集团多年积累的销售经验、业已成熟的销售渠道来推广番茄制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西餐、快餐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市场对番茄制品的消费也日益增长。自2007年以来年均增速为17.6%。覃业龙在会上表示,参考最近几年增长情况,预计未来5年我国番茄制品消费量年均增速将达15%,由此推算,至2017年中国番茄制品消费量将接近44万吨,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3亿元。从长远看,中国加工番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国内加工番茄制品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国际、国内情况,专家预计,今年年底加工番茄行业将触底反弹,明年将迎来一个新的周期。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链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