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2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怎样做好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的跟踪管理?信宜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施策有新招。记者今天从广东信宜市委宣传部获悉,该市全面整合基层党员干部、医疗人员、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排查出来的1022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建立“4+1”管护机制,全天候24小时做细做实“外护内控”,通过既严格又充满人性化的管护机制,织密织牢基层防护网,合力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4+1”管护机制指的是1名镇(街道)干部、1名村(社区)干部、1名医生、1名邻居对1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开展“多对一”精准策施管护防控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对排查出来的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对1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含其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落实1名镇(街道)干部、1名村(社区)干部、1名医生、1名邻居开展“多对一”、“立体化”管护防控和服务工作,采取人盯人、户对户、电话询问、上门复查等方式,以便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信宜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4+1”管护机制既落实4个管护人员是共同防护直接责任主体,又做到分工合作。其中,镇(街道)干部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工作,并建立监测卡;村(社区)干部落实“盯防”工作;医生(包括乡村医生)做好早、晚各一次监测体温工作;邻居或村民共同见证和参与防控工作。监测期间,结对防护人员,还要细心做好对监测对象的日常生活物资代购等服务,隔离不隔心,关注关心检测人员的各项所需,确保被监测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得到有效保障,落实好不出门,不串门的管护要求。
据悉,广东信宜市已建立了1022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的监测卡,内容包括该人员基本信息、具体管护人员、工作记录等。在管护工作开展期间,随时掌握管护动态,实行“零报告”制度,由镇村干部负责上报给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和医疗防疫部门,再汇总给信宜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班,以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通过实行“4+1”管护网络以及其它有效举措,信宜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022名疫情发生地到信宜人员在当地正得到细心有效管护服务,日常生活正常。
图片、视频由信宜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