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前夕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
大鹏新区这座滨海小城的宁静被打破
不仅考验了大鹏面对疫情突发的应对能力
更反映出日常治理能力的积累
与治理体系的建设
上下联动见速度
闻“疫”而动,构建“1+10”组织体系
1月23日,大鹏新区成立了新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设置办公室和10个专责工作组,迅速构建了“1+10”组织体系,统筹协调和指导各相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形成最大工作合力。
“1+10”组织体系即领导小组和协调督导、专业防控、后勤保障、医疗救治、疫情专家、治安疏导等10个专项工作组,对防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一一研究解决。
在架构建起的同时,第一时间细化了责任清单,印发新区防控工作方案,再由各专责小组制定本小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例如研究制定节后返程高峰工作预案,加强对疫区来(返)深人员管理;第一时间启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设置隔离房间49间,着手在辖区各医院临时加建发热隔离观察病房,全面提升新区发热门诊医院的接诊、预检、分诊能力。
此外,针对疫情,大鹏新区在第一时间调集力量投入到防控之中。2月1日,大鹏新区连夜选派91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先后选派145名区直机关、787名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动员90余名“两新”党员、群众,招募2000余名志愿者,发动4779名楼栋长,全部投入网格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为确保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大鹏提出“三多三少”原则。
“多送指引、多送物资、多送服务,少开会、少发文、少指示”。
同时选派3名区领导到3个办事处驻点指挥协调疫情防控工作,并成立新区疫情防控督导组,常态化到交通卡点、社区小区、医学观察点等防疫的关键节点检查督导,并做到“每天一督导、每天一通报”。
外防内控要广度
海陆防控体系实现全区封闭管理
大鹏是深圳“东大门”,同时作为一个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外来流动人员多,游客密集大。对此,大鹏在第一时间便通过设置市、区、社区三级卡点,构建了一套海陆防控体系,迅速实现全区封闭管理。
第一时间设置交通卡点,大鹏新区在市域边界盐坝高速坝光收费站设置防疫检查点,在出入大鹏半岛交通节点雷公山隧道口、比克厂路口设置2个机动巡查点,24小时对进入车辆及人员实施监测,全力守好深圳“东大门”。


与此同时,针对大鹏新区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的特点,大鹏从1月26日起全面关停南澳双拥码头,及时关停辖区各类码头、船舶停靠点、海上加油站等设施,安排人员全天候巡防海上船只,停止外来人员经水路入新区,停止海上休闲娱乐经营等活动,严防疫情从外部输入。

作为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城区,近年来,大鹏新区春节期间平均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对此,大鹏在1月23日向辖区文旅企业发放提示,要求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做好疫区抵深人员登记;1月25日发出通告,紧急关闭景区景点,辖区酒店、民宿全部停业。
社区防控织密度
139个花园小区(城中村)全面闭合管理
在全市社区小区疫情联防联控视频会议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大鹏便印发《大鹏新区社区小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引》,以最快效率实现辖区119个居民小组、139个花园小区(城中村)全面闭合管理,共围合区域114个、设置卡口134个。
三溪社区,面积约8.59平方公里,下辖10个居民小组,出入口众多,是大鹏新区管理难度最大的社区之一,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三溪社区总结出了“早、快、细”的三字诀。
三溪社区9个卡点在3日、4日间连夜赶工,4日就全部搭建好了。在春节前启动排查行动,按照“8+N”分片包干模式,设立8个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对整个社区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把人员情况分为成5大类7小类,做到分类管理、因人施策。


此外,大鹏成立“1+1+3+n”加强版社区防控专班,大鹏新区各社区第一书记指挥,社区党委书记牵头,社区干部、民警、医生组成社区“三人组”排查隔离,N个网格小组负责内排外控、联络劝阻、宣讲服务等工作,不断织密社区防控网络。
在做到居民信息排查不漏一人方面,截至2月20日,累计排查楼宇8.5万栋次、人员39万人次。同时拟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出租屋业主/实际管理者、楼(栋)长责任告知书》,发挥居民自治,各社区制定《居民防疫公约》。

在疫情防控宣传上,大鹏采用“土洋结合”方式,充分利用9个载体(Led屏、宣传栏、宣传页、喇叭、短信、横幅、围挡、微信群、宣传车),特别是录制“大鹏话”版音频,“四车并用”(自行车、电单车、执法车、巡逻车)进行流动喇叭宣传。
携手协力添温度
针对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
2月15日,热心市民吴佩卿女士特意驱车前往坝光防疫检查点,为大鹏交警大队一线执勤点送上两大箱一次性雨衣。2月20日下午,在葵涌人民医院、新区妇保院、南澳人民医院院内,MINI美业集团的“Tony”老师们的爱心义剪就在现场开工了。2月11日,20多名南澳商户通过南澳工商联(商会)发起第二次捐赠活动,将400个口罩、70瓶酒精消毒剂等价值11560元的防控物资,定向捐赠给辖区133名低保户、困难户、高龄老人等困难弱势群体。
在疫情防控期间,类似这样由居民自发的暖心活动、暖心事件处处可见。与此同时,来自政府的兜底关爱,也让这座滨海小城在疫情期间显得不那么寒冷。

新区专门组建服务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困难老人等“关爱小组”,按照特殊群体类别分别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
2月15日下午,2020年广东首场寒潮即将达到粤北,16日凌晨到达沿海地区。南澳办事处民生保障办主任负责人和同事们就一起为东山、南隆社区6名孤寡老人送去防疫物资和棉被,在寒潮来临之前,为老人送上暖意。在三溪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号进行蔬菜订购,不少行动不便的老人,还由社区工作人员送菜上门。据了解,这是葵涌办事处针对围合社区内的居民生活问题,与相关食品配送企业携手为辖区居民搭起了“防疫连心桥”,开展“共抗疫情·爱心送菜”服务。

帮扶复工有力度
六成多企业已复工
2月14日晚,口罩生产企业深圳市腾他抗菌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线突然停了下来,葵涌办事处工作人员与大鹏新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找到专业技术人员抢修,当晚生产线恢复了运作,确保下游企业防疫物资的生产。
当前,大鹏新区正科学引导企业,安全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服务专班,是大鹏新区针对此次复工复产提出的专门举措,新区分别建立了复工复产工作专班,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保障专班、企业复工后后续服务专班。
为避免复工企业产生工作性聚集和交叉感染,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提出“分级管理、化整为零、分类管控、压实班组责任”的“模块化”管理办法。
以大鹏湾油库为例,办事处指导企业将工作人员分为码头班、作业班、警消班、维修班、质检办等,由班长负责班内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日常管理,每个班又做内部分工,把3-4人分为一组,各组人员按工作时间进行接替轮班,各班之间非工作需要,减少对接环节,避免人员工作性聚集和交叉感染,落实精细化、小微化、模块化管理模式。
所谓“分类管控”就是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分类管控,按照春节期间留深人员、离深人员、重点疫情发生地返深人员进行分类管控。
针对防控物资和原材料缺乏问题,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牵头开启了“上门+即时”服务模式,会同市监等部门通过多方搜集防疫物资企业生产所需原料及设备信息,或请市级部门反馈请求帮忙协调企业原料及设备缺口的手段,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在为企业进行减免租金上,2月8日,大鹏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应急扶持措施》,从减免租金、社保补贴、生产奖励、贷款贴息等方面,提出9条有针对性、可操作、可持续的具体举措,竭尽所能给予企业最优惠的扶持,预期可惠及企业4800余家、减免租金3300余万元。
同时,大鹏新区动员多方力量,协调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贴心周到的暖心服务。新区专门建立“群团干部+工会工作者+社工+义工”的防疫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开通8条防疫心理服务热线、2条“权益盾”法律服务热线,为企业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减压、劳动用工释法等暖心服务。
内容来源 | 南方+
编辑 | 林晓环
统筹制作 | 深圳市大鹏新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