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昆明共青团以落实《昆明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抓手,聚焦“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的工作目标,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多角度完善工作机制,多层次提供精准帮扶,将昆明青少年事务工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绣花针”,全方位打造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智慧建设做优“12355”热线帮扶品牌
“为什么出不了门,也不能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我好烦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每天都有这样心理不适的青少年求助电话打进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据统计,2020年以来,青少年来电主要咨询问题为情绪情感问题,占比52%。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因为正值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易导致情绪波动;加之疫情期间不允许出门,不能与同龄人相处,也给青少年带来很多烦恼;现阶段学习压力增大,作业增多,也让青少年的情绪受到影响。因家庭问题来电的青少年占比12%,这类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与父母一起的居家生活,增加了彼此间的摩擦,进而出现或加深了家庭问题。
针对来电,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公益心理咨询服务,做好青少年们的“心灵守护者”。昆明共青团通过线上互动和提供专业陪伴,增强适应性,做好情绪疏泄,同时还开发了“云青护”微信小程序,通过一部手机实现在线咨询、留言问答、在线测评、电话咨询等互动功能,有效回应成长烦恼和发展难题,逐步实现了青少年的“每个需求都能找到具体部门”“每个个案都有部门具体跟进”的工作模式。
自2008年4月成立以来,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为宗旨,搭建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法律咨询、生涯规划、婚恋交友、志愿服务、就业创业咨询指导等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昆明乃至全省青少年信赖的良师益友。
据介绍,2020年升级为全国首批“青少年12355”区域中心之一后,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全面规范了“一体化、综合性、一站式”青少年大权益服务体系,形成了一热线(12355热线)、一团队(社工+专业志愿者)、一阵地(工作站)、一项目体系(系统化项目运作)的“四个一”青少年服务工作格局,让有需求的青少年及其相关群体更便捷地接受心理援助服务。同时,在原有“12355”热线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热线外接服务功能,并拓展了微信、QQ等网络在线咨询方式,最大限度地为青少年及其相关群体提供便利服务,多渠道满足民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2020年1月30日至今,共接到热线、QQ等各类咨询总量1374个,其中有关疫情咨询58个,一般心理咨询548个,法律咨询27个,志愿者报名180个,其他类型咨询619个。接听省外来电235个。
整合资源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护航队伍
“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发生、康复都是多因素的,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咨询方法和干预策略。”作为总督导的云南知名心理专家解亚宁教授,在共青团西山区委的组织下,与其他来自医疗系统、司法系统、新闻媒体等不同行业的20位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组成了首批青少年心理健康人才库,有效弥补了西山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人才紧缺现状。
目前,通过在书林一小、永兴路社区、西山职业中学等设立心理咨询工作站,配备心理咨询室、团辅室,发挥“青春有时”品牌沙龙等平台,逐步开展心理健康宣教行动、环境营造行动、关爱行动、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服务体系完善行动,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专业化、针对性强的心理咨询健康服务,还通过开展心理教师培训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不断增强了全民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素养,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
此外,昆明共青团在全面提升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目前,共培育孵化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17家,培养专兼职青少年事务社工1600余人。
精准设计 探索助力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底线要求,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关注细分群体需求,又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抓手。2020年,团市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当下昆明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以及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现实服务需求,委托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创新实施“守护明天—重点青少年群体护航项目”,深入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分类服务管理行动”“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提升行动”“青年助力社会治理工作试点创建行动”三大行动,通过“社区+社工机构+责任青年(基层党、团干部)+多元社会参与力量”的方式,整合社工委、司法机关、团委以及社会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引导青少年事务服务项目入驻社区,精准对接社区青少年事务,实现了常态化、动态化监管和专业化、持续化服务,将未成年人矫治帮教手臂延伸至家庭、学校、社区等层面,不断培育可持续的共治生态。
项目实施以来,以在校学生、职业中学学生、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等为主要对象,进驻看守所特殊场所、青少年家庭、学校等地开展再犯预防工作。在流动青少年相对集中的学校开展生命教育、青春期自护教育主题课程活动,突出教育引导,改善了部分青少年厌学辍学问题,及时干预欺凌、打架等不良行为,遏制违法犯罪的苗头。结合共青团品牌项目“青蜗牛”流动教室项目,定期到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九龙镇和周边县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兴趣类艺术成长课程、社区探访和物质帮扶等系列活动,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动员父母给予更多的亲情陪伴和关怀,力求让每个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守护孩子的明天,就是守护祖国的未来,昆明共青团责无旁贷。”共青团昆明市委书记王彦彦表示,为让城市对青少年发展更友好,让青少年对城市发展更积极,2020年以来,团市委制定出台《昆明共青团切实提高大局贡献度 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准确把握共青团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和作用,提出“思想引领根本任务、大抓基层工作体系、社会治理群团助推、服务青年成长发展、联系服务工作机制”五大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助力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未来,昆明共青团将充分发挥昆明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青少年事务的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引入专业力量,推出优质项目,把青少年事务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助力昆明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云南日报 记者 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