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1日讯?眼下,新冠疫苗的全球接种正加速推进,与之相配套的注射器需求量加大。抓住这个窗口期,山东一家医药包装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预灌封注射器全链条的国产化,成为行业“小巨人”。
预灌封注射器就是把药品在生产线上直接灌装在注射器里。最近,山东企业自主研发的首套预灌封注射器自动成型机和装针机正式投产。有了这些设备,今年预灌封注射器的产能将从6000万支提升到1.2亿支,成本也大大降低。

“自主研发成型以后,我的设备的造价只是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山东淄博民康药业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南祥介绍。
然而,企业刚起步时,预灌封注射器生产的三大关键设备:成型机、装针机和清洗硅化机都要依赖进口,交钱等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拿到,一旦出现故障常常受制于人。
“你只能买半成品,还要高于成品价格去买半成品。进口了一台德国的设备,后半段下料的地方买不起了。这么多线头修起来怎么修呢?”山东淄博民康药业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菲说。

企业创始人高延民曾经是一家注射器生产企业的厂长,他找回了5位退休的老技工,用15个月时间画了几百张图纸,试制出了企业第一代预灌封注射器玻璃外套自动成型机。
“第一代、第二代然后到了第三代,而且第三代设备已经领先于德国的设备了。(样品)我给他(德国)发过去以后,他说我们经过测量你这个数据,你是买了德国的半成品。我当时很不客气,我告诉你(德方),这个产品是我自己的。”高延民告诉记者。
虽然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但是预灌封注射器所需的中硼硅玻璃管、注射针、胶塞等原辅材料过去也都靠进口,疫情爆发后,国外的原辅材料也断供了。
“(注射器)托台的外径和针孔外径之间只有0.04毫米,人的头发丝不才0.07毫米吗?通过热加工玻璃成型得压到这么紧密,中间需要的芯棒材料是最难攻克的一个点。”山东淄博民康药业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南祥介绍。

为了这0.04毫米,民康在国内四处寻找替代品,试验了1000多种材料,最终选取了一种复合材料,让玻璃管和针头完美结合。然而,随着大量研发费用的投入,企业开始感觉力不从心。这时,国家启动遴选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开展本行业“卡脖子”技术攻坚,当地政府把民康药业包装列入扶持目录。
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党组书记、局长王晓东说:“我们实施优质企业、项目建设、智能改造等行动,对产业链的重点项目进行顶层设计,保证我们的产业链优化提升。”?
2020年,民康被推荐参加工信部组织的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竞选,最终从6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2400万元的专项支持。一年时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了53%,发展势头让国外的竞争对手猝不及防。

山东淄博民康药业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菲说:“美国BD就是我们行业内的龙头老大,谈了三个方向的东西:第一就是并购,第二就是技术合作,第三他们带来一亿只的波兰订单,恰恰是因为我们在整个行业里面我们完全是从头到尾自主研发。在当前的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定原辅料、定设备都需要十几个月将近二十个月才能到位的一个环境里面,我们复制最快、扩张也最快。”?
如今,民康药业已拥有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玻璃外套成型机15台套,7项专利,今年公司预计还要申报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近40项。
“中国没有,一定要让它有,中国有了一定让我们全中国14亿人都用上。”山东淄博民康药业包装有限公司创始人高延民说。
闪电新闻记者 孙希磊 孙凯旋 王良 高凯 淄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