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吉安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彭晓华、曾庆扬报道:“偷工减料没商量,以次充好大变样,省心省事精装修,入住却成闹心房”。这是一首关于精装房的顺口溜,说出了无数购买精装房户主们的苦恼。吉安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吉安市委会委员、吉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仁孝今年递交的提案,关注的是如何监管精装房的问题。
胡仁孝表示,购买精装房,拎包入住,如今已成为了一种普遍趋势,业主既可省时省力省心,还能低碳环保节约。但因监管缺失,导致了一些精装房存在做工粗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由“精装”变“惊装”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出现了户主还未入住就拆除重装的现象。为此,他建议要树立标准,确保精装房开发建设“有人管”。市本级要出台新建成品住宅室内装修管理指导意见,使精装房装修监管“进笼子”。尤其是要纠正以往精装房监管沿用毛坯房模式,杜绝无报建、无监理、无验收等现象。同时也要强化属地责任,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监管办法,对精装房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监管,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整治野蛮装修、偷工臧料等行为,让“拎包入住”者真正住得放心、舒心。
此外,还要把好许可、建设、验收“三道关”。对精装修商品住宅项目申领预售许可证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精装修方案纳入销售方案之中。同时要严格审核从事精装修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开发建设单位还要不定期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接受主管部门、物业服务企业及相关业主现场监督,在精装房交付使用前,还要严格竣工验收环节。
他认为,应当建立开发商管理及企业诚信体系,实行开发商资质与精装修住房建设质量业绩挂钩,对优质开发企业给予政策、信贷等支持。建设单位可对精装房装修投保,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通知项目承保的保险公司参与分户验收,若发生质量纠纷,先由建设单位组织协调处理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强化舆论监督,畅通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信息查询渠道,对良好信誉的优质企业要推广和宣传,每年评出一批质量好、信誉高的精装修施工企业予以表彰。对住宅装饰装修中出现的影响公众利益的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应依法严肃处理。另外,要利用大数据,建立健全精装修材料的溯源管理,实施终身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