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更多‘独角兽’‘瞪羚’‘小巨人’企业在福建奔腾涌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更多福建经验。”连日来,参加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南平代表团代表围绕报告内容,聚焦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让更多绿色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省人大代表、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海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优势企业上市步伐,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推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上市服务专业度、扩大服务范围,分类指导和辅导企业上市。采取更加灵活多样模式,用好政府产业扶持基金,支持产业链上的初创企业发展壮大。省人大代表、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华建议,在做好“主官招商、亲情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做优存量,加大对现有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省人大代表、福建居怡竹木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晓燕说,技术工人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大军的骨干。她建议,健全企业人才选拔机制,多管齐下加大技术工人培养,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工人对岗位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让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当前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抓好闽江‘水源、水脉’的保护开发正当其时。”省人大代表、延平区委书记黄桂诚建议,打造闽江流域“经济线”“生态线”“航运线”,以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抓紧研究编制闽江全流域、跨区域的经济带规划。加强闽江沿江沿岸流域生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和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制定出台鼓励闽江内河航运发展的支持政策,降低物流成本。
省人大代表、福建圣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芬芳建议,打通省际边界节点,加大对省际边界通道建设支持力度,对相关县(市)交通项目建设给予重点补助,加快促进南平市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群众养老、教育、医疗等是人大代表最为关切的话题。
省人大代表、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建旗建议,提高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对运营主体给予更多补助。扶持培育一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
“‘双减’工作成效明显,但是完善和落实‘双减’政策依然任重道远。”省人大代表、建阳区第一中学校长黄景青建议,课后服务要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心放在学生身上,因材施教,精心设置校本课程,传承具有地域特征的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学校搭建社团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高品质、多元化的课后服务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省人大代表、市第一医院院长、市科协副主席徐尚华建议,加快推进职工医保省级统筹,实施医防融合提升工程,将健康体检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持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林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