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权翠芳 祁国庆
青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自2021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将大学毕业生培养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程,健全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能力出众的青年人才队伍,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德才兼备,主动谋划精心“选”
据悉,拉萨基础设施段现有职工999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20人、大学专科毕业生418人。该段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精准精细、实际管用”原则,把好“选人”第一关,多渠道激发大学毕业生人才队伍活力。
该段修订大学生培养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规范大学毕业生见习管理和继续锻炼、接续培养工作,在岗位实践中观察考量,鼓励他们主动到生产一线、高海拔艰苦地区工作;将政治意识强、能力素质好、现实表现优的青年骨干有计划、按周期、分批次选拔到工班长、班组党支部副书记岗位培养锻炼;细化包保培养大学生写实表,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演练等活动,强化过程跟踪,每年开展一次优秀大学毕业生考核评选工作,变“相马”为“赛马”,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并纳入后备人才库。
因材施教,锚定目标耐心“育”
通过准确定位大学毕业生培养手段及目标,该段坚持数量充足与质量优良相结合,引导大学毕业生潜心钻研、学技练功,促进青年职工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该段党委根据高质量发展用人需求,突出政治历练、岗位培养和动态管理,按要求分层分类择优将青年大学生纳入“四库一档”人才库,目前已储备专业技术人才79人。
针对大学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的实际,该段有针对性地举办以学基础理论、练基本技能为内容的“双基”培训,配齐配强实作技能演练设施设备;发挥“百千万人才”“1533”创新人才、技术骨干等优秀技能人才引领带头作用,优化“师带徒”培训机制,实行段领导 “一带三”、中层干部“一带二”、工程师“一带一”的帮带措施,签订各层级“师带徒”协议,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精准施教,缩短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周期,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立体监督,宽严相济用心“管”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拉萨基础设施段不断压实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培养和历练,有力促进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该段党委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大学毕业生座谈会,采取深入车间班组近距离观察、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大学毕业生工作和生活情况,征询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在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该段把行为管理与思想管理统一起来、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8小时之内”和“8小时之外”管理贯通起来,准确掌握大学毕业生在思想上和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关心指导、提醒纠偏。
根据大学毕业生个体差异和现场作业需求,该段把精准考评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包保联系制度,分层级包保培养;建立年度综合考评制度,将星级职工评定结果纳入大学毕业生综合考评依据,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档次的年度综合考评结果。该段党委将大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考评资料等相关材料建档,实行动态管理,实现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目标,始终保持了大学毕业生人才库的“一池活水”。
人尽其才,知人善任真心“用”
通过优化体系、统筹资源、打造平台,拉萨基础设施段想方设法让大学毕业生展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他们将具有发展潜力、需要递进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放到安全责任重、技能要求高的关键岗位上锻炼,让其在不同岗位交流实践,丰富阅历经验,为后备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该段给近些年新入路的大学毕业生“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积极参与春运、暑运、应急抢险等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有效提升了大学毕业生解决各类问题、矛盾的能力,进而锤炼过硬本领、保持过硬作风、加速岗位成才。对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积极选拔任用,有效调动了大学毕业生群体“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
用心用情倾力培养,人尽其才大胆使用,拉萨基础设施段大学毕业生培养工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段已有20名大学毕业生走上重要管理岗位,在工班长岗位任职的大学毕业生有119人。全方位、多层级的大学毕业生培养格局正在拉萨基础设施段有序构建,为干部梯队建设打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