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链条网 - 链条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钢市行情 | 行业动态 | 钢材市场 | 链条 | 企业动态 | 近期焦点 | 地方政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地方政策 > 封面评论|严查烟卡商品化销售,切断未成年人隐秘的“触烟”链条
4.biz | 商业搜索

封面评论|严查烟卡商品化销售,切断未成年人隐秘的“触烟”链条

信息来源:china-l.com   时间: 2024-06-25  浏览次数:4561

  蒋璟璟

  近期,“烟卡”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有学生去店铺或网上购买“烟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是违法行为,“烟卡”也被一些人理解为是其中一部分。有相关法律人士表示,在学校附近售卖“烟卡”可能违反《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央视网)

  “烟卡”在小学生群体中的风靡已有时日,从各方反馈来看,尽管网络上不乏呼吁“疏堵结合”的多元性声音,但置于基层具体校园场景内,“严管、禁止”的治理取向,还是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倘若非要为“烟卡”强行辩解,当然也可以有很多说辞,比如说“解压”“放松”“社交货币”等等。可终究不可否认的是,就其源起、存在形式与表达语系来说,烟卡与“烟草”“吸烟文化”,显然有着直接而强烈的联系。而这,理应是审视“烟卡热”的逻辑起点。

  过去一段时间内,对于“烟卡”的管束,主要还是源于学校和家长端,其主要的形式,就是搜剿、没收。而从近期种种迹象看,相关职能部门明显强化了行政检查的介入,大有形成综合执法、联动治理的态势。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烟卡供给侧的显著变化,当之越发商品化、产业化、规模化,那么其所能引发的后果、所潜在的风险,与以往孩子们“自制烟卡,自玩自乐”的情况,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毋庸讳言的是,作为商品的“烟卡”,已经借助校园周边店等,实现了渠道下沉和对目标客群(小学生)的高频触达。其中的演化路径,与曾经的“电子烟”“笔刀”“文具盲盒”“吸粉棒”等,可谓如出一辙。此刻,职能部门倘若放任不管,那么可以预见的是,烟卡在校园附近终端消费场域内,还可能进一步失控乃至泛滥。最近,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就烟卡加强了摸底排查和执法引导,其信号意义不言而喻。

  在零售终端,烟卡被作为执法查处的对象,既有现实的必要性,同样也有着充分的法律理据。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的相关规定,废旧烟盒剪下的烟盖,也即“烟卡”,商家是不得二次销售的;私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销售,则涉嫌侵权注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据此,烟卡无论“真假”,本身就是不能作为商品出售的,将之出售给未成年人,更是错上加错了。

  必须充分警惕的是,烟卡在现实语境下,实则扮演了烟草流动宣传板的角色,一些孩子通过烟卡实现了与香烟文化的“初遇”,切断这条隐秘的接触链条,对于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烟草之祸,有着确定的相关性。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链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